初見安教授的人一般都不會想到面前這個精神矍鑠,、面容慈祥的老人已有七十歲的高齡,,他彬彬有禮地接待我們?nèi)胱瑧B(tài)度和藹,、話語親切,,馬上打消了我們的心里殘存的一絲緊張。
幾年的交流和溝通, 安 教授越來越喜歡中國學生勤奮努力的學習態(tài)度和誠實純凈的人格品質(zhì),有了要在中國把書教下去的想法,。 2007 年,本來決定留在中國延邊科技大學的他通過我院外事處 沈萍 老師了解到合肥學院的外教很少,,于是決定要幫助這所年輕的大學,,便樂呵呵地來到了合肥學院 如今,,安重基來到我院中文系,,教授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韓語閱讀、會話及韓國文化等課程已有一個年頭,,對外漢語三個年級的學生都已經(jīng)深深喜歡上了這位為人謙遜、做事認真的老教授,。 其實,, 1963 年,,安重基大學剛畢業(yè)時并沒有當老師的念頭,,他從慶熙大學獲得政治外交學科的政治學士、首爾大學行政大學院獲得政治學碩士后,, 77 年到牛津大學進修外交官課程,。不斷的求學和實踐工作使他迅速成長為一名出色的國會立法府的公務(wù)員。歲月的磨練使他獲得了很多經(jīng)驗,,當然也有很多他人望而不可及的成就,。然而在 安 教授眼里,名譽從來都是一次性的,,而不能永恒的東西,,它的光輝只是存在于一瞬間,對一個人來說并不重要,。只有不在意這些,,才能生活得開心。他有自己的座右銘:“謙虛地生活,、熱情地生活,、為了別人而生活?!苯?jīng)常這樣想,,也經(jīng)常這樣做,退出政治生涯的他年紀已不少,,仍覺得自己的人生應(yīng)該還要為別人做些什么,,夕陽也能紅過半邊天,也許這也是他后來選擇到中國執(zhí)教的原因吧,! 拼搏夢想 “得”須先付出 談及自己的大學生活,, 安 教授興致很高,他回憶自己在大學里學到最多的是如何做人的道理和應(yīng)該擁有夢想的信念,?!艾F(xiàn)在的大學生也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因為沒有夢想的人是死去的人,,沒有任何活力,。”說到這些,, 安 教授忽然變得很嚴肅,,“有的學生雖然物質(zhì)上缺乏很多東西,但有了夢想,,肯努力去拼搏,,就一定會成功?!痹?安 教授眼里,,中國學生肯吃苦、求上進是他們最大的特色,。因為每天的清晨或傍晚,,校園里都會看見學生們捧著書認真學習的身影, 安 教授邊說邊翹起大拇指:“這樣的民族很有希望,,中國將來一定會很強大,。” 采訪期間,,他反復強調(diào)自己如何喜歡中國的學生,,見到他們覺得像見到自己的孫子、孫女,,心里十分愉快,。中國學生讓 安 教授深受感動的是他們純凈的心靈,單純的性格,,“他們不會說謊話”,。關(guān)于和學生的相處, 安 教授有自己的一套獨特的理論:“我很喜歡我的學生,,我的學生就很喜歡我,于是我更喜歡我的學生,,而我的學生就更喜歡我了,?!甭犉饋碛猩僭S繞口,但我們聽懂了教授的意思,,原來人與人之間的融洽相處都是相互的,,自己先付出,得到的就會是好的答案,。在路上的時候,,經(jīng)常有學生追上他,給他打招呼,,恭敬地鞠躬,, 安 教授覺得中國學生的可愛之處就在這里,而從平時小事上,,就可以體會到彼此之間深厚的感情,。 在教學方面, 安 教授覺得無論用什么的方法,,他只希望學生能夠?qū)W到自己想學的東西,,而老師的職責在于教給學生一些學習的理念,以及學習的一些方法,,學生的自學是十分重要的,,能力是一個需要一直積累的素質(zhì),這樣學生的發(fā)展才有前途,。 安 教授時刻關(guān)心學院的發(fā)展,,認為合肥學院是一個年輕的學校,發(fā)展空間也很大,。并且對外語專業(yè)的設(shè)置有自己的建議:外語教學最好能開辦小班教學,,雖然可能要請較多的外教,但從提高教學質(zhì)量上十分值得,,因為花些經(jīng)費在學生身上是很有必要的,。 采訪期間,雖然語言不通,, 安 教授都仍專心且耐心地聽完我用中文敘述提問,,再聽取翻譯解釋,態(tài)度謙和而自然,,有好幾次我都被他感染,,以為 安 教授本來擅長中文,我們可以直接交流,。 安 教授解釋說,,在韓國最有力量的職業(yè)就是記者 , 因為他代表了大眾人民的心聲和想法,是一個很受尊重的群體,,在大學里的小記者也是如此,,是很有能力的學生,。 笑對生活 “雨”后有彩虹 因為來過中國很多次, 安 教授對中國也是頗為熟悉,。他一直覺得韓國人和中國人一樣是黃種人,、一樣吃米飯,因此來到中國生活也沒有感覺到有什么不習慣的地方,,有時甚至認為自己并不是在國外,。因為語言不通, 安 教授也鬧過一些小笑話,,有次自己去外面吃飯,,說不出來想要吃的菜名,手腳并用,、東征西引解釋形容了半天,,飯店老板仍是一臉茫然。后來出去吃飯索性事先寫好小指條,,比如“魚香肉絲”,,這才順利地點上自己想享用的大餐。然而讓 安 教授覺得奇怪的是,,有時候語言不通的情況似乎又不存在,,交流時對方明明不懂韓語, 安 教授擔心對方不能明白自己的解釋時,,大家卻往往能理解他說什么,,想要做什么,于是疑惑之際不免又驚喜不已,。 安 教授還發(fā)現(xiàn)合肥學院的學生的兩大特點:早上趕著上課的學生們經(jīng)常邊走路邊吃早餐,,而女孩子們出門無論到哪都帶個水杯。我們聽完哈哈大笑,,極為佩服 安 教授的細心觀察和風趣幽默,。因為這是兩個相對的生活習慣,前者對身體不好,,影響消化而且不雅觀,,而經(jīng)常補充水分卻使對身體大有益處的。 我們問及 安 教授的興趣愛好,,他興致勃勃地告訴我們自己很喜歡登山,,年輕時喜歡冒險和超越自己,現(xiàn)在年紀大了,,身體原因不能登上峰頂“一覽眾山小”了,,“不過我還會堅持爬爬學院的假山的?!?安 教授調(diào)侃到,,慈祥的臉上漾滿笑容,。另外,,他也很喜歡中國的國粹——京劇,,有時常常遺憾自己不懂中文,只能在電視上看看,,而不能饒有興致地來上兩嗓子,。 我們忽然明白, 安 教授為什么可以活得如此愜意,,源于他的笑對生活,。不去追名逐利,不計較個人得失,,而是在不經(jīng)意中發(fā)現(xiàn)一些讓自己高興的小故事,,開懷一笑,怡然自得便是最舒暢的生活方式,。 現(xiàn)在的 安 教授并沒有什么太大的理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事情,教好自己的每一個學生,,就是他最實際的想法,。“中國人很堅強,,在災(zāi)難面前也在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話題繼而轉(zhuǎn)到中國的汶川震災(zāi),, 安 教授臉上有著掩飾不住的難過,,他言辭懇切:“韓國有句老話叫做:‘下過雨后的土地會更松。'( 原意指土地在雨水澆灌后更益播種,,喻指風雨后必有美麗的彩虹 )經(jīng)歷過磨難的中國以后發(fā)展會更好,,會更堅強!四川大地震給中國帶來了傷痛,,在這次災(zāi)難中,,中國全體人民表現(xiàn)出來的團結(jié)、愛心和頑強,,都說明這是一個有希望的民族,。” 安 教授一家是基督信徒,,他也在 5 月 19 日那天和遠在美國的兒子,,一起為中國人祈禱,衷心希望中國人可以挺過這一難關(guān),,振作起來,。 對 2008 年的奧運會 安 教授更是充滿祝福,,他覺得中國是一個文化深厚的國家,辦奧運會會牽動到許多城市的發(fā)展以及國民素質(zhì)的提高,,中國必定會變得很強大,,更也希望中國可以一直微笑下去。 (采寫:吳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