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有人走近38棟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系4樓辦公室,,懸掛的智能傳感裝置便會發(fā)出滴滴的響聲,,通過感應人體的紅外線來提醒室內有客來訪,避免了傳統(tǒng)的聲控可能造成的噪音,。這個神奇的“感知者”,,其實只是合肥學院現代電子控制與檢測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的眾多產學研成果之一,。中心曾配合深圳市訊方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一起研發(fā)出“全智能、全自動結算,、導購”的“未來超市”,;與合肥伊科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fā)的“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家居系統(tǒng)”,可以用手機APP自動控制和獲取戶內環(huán)境,,產品即將投入市場,。
科技需要創(chuàng)意,更離不開“智能”為傳統(tǒng)產業(yè)插上的創(chuàng)新翅膀,,唯有此才能騰籠換鳥,、浴火重生。現代電子控制與檢測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眼中的“智能化”,,不再是傳統(tǒng)的,、簡單的自動化,而是以智能控制和信息化為主,,分析的前因后果進行智能化處理,。目前,中心根據現代工業(yè)4.0的要求,,緊扣時代與產業(yè)需求,,確定了以傳感技術為核心、以智能儀表,、智能控制為重點研究方向,。
我們都知道,現代生物制藥等相關行業(yè)對于“無菌潔凈環(huán)境”的要求與日俱增,無菌也成為了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成品的關鍵要素,,那么如何服務企業(yè)的這種需求呢,?高先和的團隊研究出了一種高度潔凈壓縮機微差壓控制器,可以利用弱信號進行檢測后,,使用微差壓對細菌無處不在的房間進行充氣,,使房間內的壓強高于屋外,以此清除細菌創(chuàng)造了潔凈空間,。研究歷時兩年,,現已在合肥杜威科技儀表有限公司開始批量生產。對于行業(yè)應用來說,,一花獨放不是春,,如今,從“無線傳感技術在潔凈室及設備中的應用”到“高溫滅菌箱溫度驗證儀”“潔凈室系統(tǒng)方案”,。從“儲罐測量與控制儀表及計算機監(jiān)控”到“倉儲溫濕度檢測”“一體化標準蒸汽流量計”“DFC氣體質量流量控制器”,,半年的時間里,小組成員忘我工作,,為企業(yè)工藝提供了十余項應用優(yōu)化與設計,。
如果說物流運輸搭上“十三五”快車,智能化便是目的地,,是當今提升行業(yè)信息化,、智能化、標準化水平,,加速轉型升級,,邁上發(fā)展新臺階的重要通道。在團隊的眾多橫向項目之中,,“智能運行小車(AGV)”最讓高先和癡迷,。AGV相當于智能機器人,不僅可以減輕人力,、物力負擔,,更廣泛應用于現代工業(yè)市場,特別是服務現代物流業(yè),。為了讓這個項目具有更高的科技含金量,,團隊與計科系李紅教授簽訂的橫向項目,開展校內協同合作,,依托“互聯網+”,,積極融入智能制造。經過半年的潛心研發(fā),,團隊提出了“磁條引導”的優(yōu)化成本方案并得到應用,,目前已實現和工業(yè)生產線的無縫連接,投入市場,因其能有效提高公司內部原材料和做好后的成品相互運輸的效率而備受汽車生產企業(yè)青睞,。
未來,,除了智能信息感知研究,中心還將圍繞視覺感知分析理解和大數據分析與決策評估開展下一步工作,。其實,,“視覺感知”領域的研究,,團隊早于2013年開始著手,,項目以檢測傳感技術為依托,對人體姿態(tài)進行檢測與控制,,通過控制多媒體機,,在大屏幕機顯示捕捉過程后同時使機器動作。目前,,這個研究已在合肥金諾數字媒體有限公司等國內幾十余所科技館項目中投入使用,。
科學需要立足當下,更要展望未來,,培養(yǎng)一批“智能主義”接班人,。如何把學生帶出來,邁出科技創(chuàng)新的第一步,,高先和整整用了24年,,用24年堅持做一件事,用24年追逐一個“教育夢”,,用24年的堅持不懈,,奔走在培育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的道路上。
說起自己學生的成績,,高先和便滔滔不絕,,沒有什么比看到學生們在一次次競賽中斬金奪銀更加驕傲自豪的事。2009,、2013年獲得全國大學生電子競賽一等獎,,省內一等獎占比排在前列。在這些作品中,,不乏被新華網,、新安晚報等多家媒體爭相報導的智能創(chuàng)新成果,如“硬幣清點系統(tǒng)”利用傳感器技術,、根據硬幣的材料不同判斷其真假并進行分類,,降低了許多假幣損失,為公交車和銀行省了不少麻煩,,有很好的市場前景,。“智能超市”使結賬只需要幾秒鐘;“聰明座椅”讓學生徹底告別早起占座,。如今,,高先和將團隊工作室搬到同學們的研究地,讓同學們參與產品設計的全過程,,熟悉研發(fā)的必要科學環(huán)境,。2013級電子信息工程系電協會長汪程同學表示,老師們的項目經驗讓自己在參加學科競賽少走了不少彎路,。因為高老師白天有教學任務,,所以經常凌晨三點多,這里還是燈火通明,,師生們還在互相交流,、修改完善項目。
成功,,需要克難攻堅的科研精神,,也需要執(zhí)著追求的教育情懷。產學研之路漫漫,,越過山丘,,才會發(fā)現遠方還有更多的山巒,對于現代電子控制與檢測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來說,,未來的路還很長,,如何將中心做大做強?如何圍繞科學前沿和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大需求,,開展關鍵技術及重點產品的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如何實現“地方急需、省內一流”的目標定位,?高先和透露,,目前正在積極申報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和教育部“應用技術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團隊堅信只要一直在路上,,總能不斷攀上新高度,、看到新風景。
(宣傳部 電子系 科技處 瀟瀟 學生記者楊歡 姚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