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一詞最早出自明代袁了凡所著的《了凡四訓》,。細品“舍得”二字,,一語雙關(guān),意境深邃,。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充滿著先人造詞的智慧,,凝聚著通古達今的意蘊?!吧岬谩笔且环N理智,,一種豁達,只有舍去浮躁,、堅守淡定,,舍去虛榮、堅守純真,,舍去鉛華,、堅守本色,舍去名利,、堅守氣節(jié),,舍去貪婪、堅守清廉,,內(nèi)心才會充盈陽光,、頭腦才會時刻清醒、關(guān)系才會和諧融洽,、生活才會甜美幸福,。
“舍得”是一種選擇?!棒~與熊掌不可兼得”,,舍不得熊掌的美味,就得不到魚的鮮味,。人生如棋,,時刻都會面對取舍與選擇,有時主動舍棄一些東西往往會“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孔子不為諸侯所用授徒三千,,孫臏中奸計而著兵書,,李白命運多舛而詩情萬丈,蘇軾仕途不進而開一代宗風。學會“舍得”,,才能掙脫前進道路上的各種羈絆,,解脫內(nèi)心深處名與利的煎熬,放下工作中患得患失的苦悶,,才能心無旁騖,、專心致志,、百折不撓,、一往無前地干事業(yè)。
“舍得”是一種境界,?!吧岬谩睂伯a(chǎn)黨員來說就是無私奉獻。無數(shù)革命先輩為了新中國的誕生,,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拋家舍業(yè),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作為新時期的共產(chǎn)黨員更要講舍得,、作奉獻,時刻銘記“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貢獻”的錚錚誓言,,樹立“吃苦我一人,,幸福千萬家”的公仆意識,做到不為名所困,,不為利所累,,不計個人得失,得到時多想想組織的培養(yǎng)幫助,,失去時多想想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不斷升華思想境界,提高黨性修養(yǎng),。
“舍得”是一種智慧,。有“舍”方能“得”。有的人為官清廉而兩袖清風,,有的人夙夜在公而鞠躬盡瘁,,有的人見義勇為而奮不顧身,也許有人說在物欲橫流的時代他們太迂腐,,頭腦缺少智慧,,殊不知,這些人恰恰是大智若愚。他們雖然舍棄了金錢,、地位甚至生命,,但卻得到了人民的贊譽,百姓的愛戴,,使人生止于至善,,為這樣的“舍”值得,而這樣的“得”也必然,。當我們在利益面前學會“吃虧”,,在誘惑面前學會“舍得”時,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在“舍”和“得”中度過,,雖然人生路上我們不得不舍棄很多東西,更無法窮究所有的得與失,,只要念念想著他人,,時時利益大眾,我們?nèi)松哪_步就會走得堅實,、輕快,。(周樹榮)